古文
語譯
惠子對莊子說:「魏王送我大葫蘆的種子,我種植它成長,果實足有五石之 大;用它來盛水,它的堅固程度卻不能承受起自身的重量;剖開它為瓢,則瓢大 而無處可容。這葫蘆不是不大,但我認為它沒有用處,就把它打破了。」莊子說: 「你實在不善於用『大』啊!有個宋國人善於製造不龜裂手的秘藥,他家世世代 代都以漂洗絲絮為事業。有個客人聽聞此事,願出百金來買他的藥方。於是他便 聚合家人商議說:『我們世世代代漂洗絲絮,只不過得到數金;如今一旦賣出這 個藥方就可獲得百金,就賣了吧。』客人得到了藥方,便去遊說吳王。這時越國 又來侵吳,吳王就派他將兵,在冬天與越軍水戰,結果大敗越軍,便割地封賞他。 同樣一個不龜裂手的藥方,有人因此得到封賞,有人卻只用來漂洗絲絮,那就是 所用方法的不同啊。如今你有五石容量的大葫蘆,為何不考慮將它當腰舟而浮游 於江湖之上,反而擔憂它太大而無處可容呢?可見你的心還是茅塞不通啊!」
惠子對莊子說:「我有一棵大樹,人家都叫它臭椿樹。它的樹幹臃腫而不合 墨線,它的小枝彎曲而不合規矩,長在路邊,木匠也不會回首一看。現在你的言 論,大而無用,大家都會離棄啊。」莊子說:「你難道沒見過野貓和黃鼠狼嗎? 牠們卑伏身子,等待出遊的小動物;東跳西躍,不避高低,往往踏中機關,死於 網中。再看看那牦牛,身體大得像天邊的雲,牠的功能是很大,但卻連捕鼠也不 能。現在你有這麼一棵大樹,還愁它沒有用處,為何不把它種在寬曠無人的鄉間、 廣闊無邊的原野,寫意無憂地在樹旁閑逛,優遊自得地在樹下躺臥?它不會受斧頭砍伐,又沒有東西來毀害它,沒有用處,又有甚麼困苦呢?」
《逍遙遊》是香港中學文憑試(DSE)中文科卷一閱讀理解的12篇指定範文之一,選自莊子《莊子·內篇》的第一篇,作者莊周(戰國時期道家哲學家)。本文以生動的寓言和比喻,闡述道家追求精神自由、超越世俗的「逍遙」境界。以下是有關《逍遙遊》在DSE考試中的重點整理,幫助你溫習和應試:
作者:莊周(莊子),道家代表人物,擅用寓言、比喻和誇張手法,文字充滿哲理與想像力,旨在引導讀者超越功利,追求精神自由。
寫作背景:戰國時期,諸侯爭霸,社會動盪,莊子反對儒家的功利主義,提倡順應自然、追求無拘無束的「逍遙」境界。
主旨:探討「逍遙」的真正含義,認為真正的自由需超越外物依賴(「無待」),如大鵬鳥般順應自然,達到精神上的絕對自由。文章批判世俗的功名利祿,強調「無己」「無功」「無名」的境界。
文章結構:
起段:以大鵬鳥與蜩、學鴿的對比,引出「有所待」與「無所待」的區別。
承段:通過宋榮子、列子等事例,論述「無己」與「乘天地之正」的境界。
轉段:以藐姑射之神人為例,強調「無待」的至人境界。
合段:總結「逍遙」的核心,批判世俗的局限,呼應開篇。
DSE中文卷一閱讀理解(佔分36%)會考核學生對《逍遙遊》的理解,包括以下方面:
語譯與字詞解釋:考生需熟悉全文語譯及重點文言詞彙,如「抟扶搖而上」(乘旋風直上)、「怒而飛」(奮力起飛)、「適」(往、到)、「待」(依賴)。
段落大意:能歸納每段的核心內容,如首段通過大鵬鳥與小鳥對比引出「有所待」與「無所待」。
論證手法:
寓言論證:如大鵬鳥、蜩與學鴿、列子等寓言,象徵不同層次的自由。
對比論證:大鵬鳥與蜩、學鴿的對比,突出「大」與「小」的境界差異。
誇張論證:如「鵬之背,不知其幾千里也」,誇張大鵬的形象以凸顯其超越性。
設問論證:如「天之蒼蒼,其正色邪?其遠而無所至極邪?」引導讀者思考宇宙的無限。
修辭手法:
比喻:如大鵬鳥比喻追求絕對自由的至人。
誇張:如「水擊三千里,抟扶搖而上者九萬里」。
對偶:如「背若泰山,翼若垂天之雲」。
排比:如「無己」「無功」「無名」。
文章結構:考核學生是否理解文章由淺入深的層次,如從具體的鳥類對比到抽象的哲理闡述。
哲學思想:考生需理解莊子的「無待」思想,以及對儒家功利主義的批判。
字詞解釋:如「‘抟’是甚麼意思?」(答:環繞、盤旋)。
語譯題:要求翻譯指定句子,如「鵬之徙於南冥也,水擊三千里,抟扶搖而上者九萬里」。
段落大意:歸納某段主旨或作用,如「首段大鵬鳥與蜩、學鴿的對比有何作用?」(答:以大小對比引出「有所待」與「無所待」的哲理)。
論證/修辭手法分析:如「莊子如何通過誇張手法表現大鵬鳥的形象?」。
開放題:如「莊子在《逍遙遊》中表達了怎樣的人生觀?」或「你認為『無待』的境界在現代社會是否可行?」。
熟讀原文與語譯:背誦重點段落(如首段大鵬鳥描述、「至人無己」部分),熟悉語譯以應對翻譯題。
掌握文言詞彙:重點記憶通假字(如「怒」通「奮力」)及常考詞彙(如「抟」「適」「待」)。
理解哲理與結構:梳理文章的論點(如「無待」境界)、論據(寓言)、論證方法,畫出思維導圖以加深理解。5. 注意事項
避免常見失分陷阱:如誤解「有所待」與「無所待」的區別,或混淆大鵬鳥與神人的象徵意義。
哲理理解:DSE常考莊子的道家思想,考生需明確「無待」「無己」等概念,並能聯繫現代價值觀作答開放題。